欢迎访问广州印特丽科技有限公司,专业广州不干胶标签印刷,海报印刷,画册印刷公司! 帮助中心在线联系网站地图全国热线: ☎ 15818810095 QQ 3007247952

画册印刷公司

广州不干胶标签印刷、海报印刷公司

行业资讯

 

数字出版新模式:从网络原创到按需印刷

来源:科印传媒《数码印刷》 作者:张丽 日期:2015-9-9

近日,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、财政部发布了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,其中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新模式是一项重要任务。目前,传统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出版转型方面,步伐还比较保守,当然这也与现实有关。
  首先,出版社缺乏既懂出版、又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。时至今日,不少出版界同仁的思维还停留在“数字出版=出版内容数字化”的阶段。而近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,单纯地将既有实体出版内容数字化,并不是前途光明的路线。
  同时,由于出版社缺乏相应技术,大多出版社采取与数字内容运营商合作的形式进行数字出版的尝试。许多数字内容运营商借助平板电脑App和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兴起,但由于技术门槛过低、运营商众多、资质良莠不齐,导致功能跟内容近似的网站遍地开花。它们获取内容的渠道不是网络原创,而主要是从传统出版社购买数字版权。这些内容往往是非唯一授权,以销售分成形式进行合作,内容的同质化、不同运营商相互之间的竞争,使得数字作品卖不上价,有时甚至像网络原创小说那样以“分”为单位计费,完全不像出版社预想的那样,达到实体书售价的几分之一,体现不出作品的价值。
  这样的局面,不仅没有培养出读者付费阅读正版电子书的消费习惯,反而使得读者对价格低廉的数字内容毫不珍惜,间接摧毁了潜在市场。随着一些运营商烧光风险投资,继而迅速衰落,读者对该类平台的信任度也在降低。出版社也从对数字版权寄予厚望,到把出售数字版权作为销售实体书达到预期销售额后的“废物再利用”,抱以可有可无、权当“添头”的态度。
  面对数字出版转型的困境,作为一名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的资深编辑,同时也是软件工程专业出身的技术人士,笔者认为,应该跳出传统出版“内容为王”的思路局限,不要只盯住内容策划不放,而要把眼光放长远些,引入互联网思维去改变整条产业链的结构,这样就可以找到新的模式来破局。否则,面临图书品种增多,但单品种印量下降这一严峻问题的传统出版业,光靠研究内容策划、营销方案,挖掘内在潜力是不够的。
以新形式去进行数字出版
  不论是曾经的电子邮件、即时聊天工具、电子商务,还是如今的微博、微信、余额宝,互联网永远是想法、新方式优先,它不是只靠新内容改变人们的生活。面对出版行业,我们或许应该从“编-印-发”整个出版环节的初始点开始,针对每一个环节都加以改变,建设真正的出版原创内容的数字出版平台,而不仅仅让数字化作为出版的辅助手段,沦为附庸。
  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原创网络小说平台,如起点中文网,实际已经做到“编-发”的完全数字化、网络化,是一种原生的数字出版形态。该类平台不依靠出版社已出版的内容,而是通过网络平台采集原创内容,作者边写边连载,读者可以随时与作者互动,甚至通过评论、投票直接影响作者创作,充分体现了Web 2.0的互动优势。这一形态相当值得传统出版社学习、借鉴和完善。
网络原创在内容类型方面的欠缺
  原创网络小说平台并不是完美无缺的,它所存在的缺点,同时也正是传统出版相对于它的优势。通过分析,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传统出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突破方向。
  首先,网络原创出版平台的内容类型目前只集中在小说、漫画领域,并没有像传统出版一样做到百花齐放,渗透到各个细分市场和专业领域。究其原因,不外乎两点。第一,这些专业领域的读者不像小说读者一样只追求娱乐性,不在乎内容的精准,只进行过“粗加工”的网络原创内容不足以吸引他们付费阅读。第二,很多网络作者因种种原因并不能保持长久创作热情,导致书籍断更、烂尾,这对于小说而言只会给读者带来遗憾,但对于需要从中学习知识的读者而言则是致命的。
  这部分尚未被开拓的专业领域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是比较熟悉的,如果能仿照原创网络小说平台的模式建立出版平台,再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加入新鲜功能,或许将是转型数字出版的强有力途径。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采集内容;再经过专业的编辑队伍进行筛选、编辑加工,将其升华;最后无缝嵌入按需出版功能,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。
传统编校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延续
  说到专业的编辑队伍,也是传统出版社的优势所在。出身网络媒体的网络编辑不乏敏锐嗅觉,能够发现热点、发掘作者、制作专题,但是不可否认,他们在编辑校对方面的功力是有所欠缺的。仍旧以目前较成熟的网络小说的网络出版举例,编辑会根据数据和实际内容筛选作品,对作者进行写作指导,争取各种推荐榜单,相当于传统出版过程中的内容策划、审稿、营销等工作,但是并不会对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编辑加工,这就导致作品中充斥错字、病句,甚至包含传统出版中比较忌讳的知识性、逻辑性、概念性的错误。
  当然,这既和网络小说都是娱乐化的“快餐式”文学有关,也和网站不追求、读者也不在意编校质量有关。并且文学作品的语言本身需要保持作者个人的特色,不能像科技出版物有统一、严格的标准,在风格上追求简洁、严谨。同时,由于互联网数据具有容易变动、能够消除等特点,网络媒体习惯了在犯错后进行危机公关,而对于在事前避免出错的敏感性不足。
  不过,若是出版平台扩展到其他需要严谨描述、知识概念正确的领域,这种做法就不行了。可以说,传统出版社多年以来养成的“质量保证体系”相对于新兴的网络媒体是具有优势的,这种优势在制造能够长久保存的纸质出版物时尤为重要。不论是出版社与原创网络出版平台进行版权合作,还是出版社自己建立一条完整的新型产业链,在按需印刷、实现网络原创作品的实体出版时,编校质量优势都是极为重要的。
按需印刷与网络原创的无缝结合
  那么,网络原创作品需不需要与实体出版对接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事实已经证明,即便基于电子墨水技术的电纸书(如Kindle)能够提供海量内容和较为接近纸质出版物的阅读体验,但很多读者出于收藏、阅读习惯和便于使用(比如需要在上面做标记的教辅材料)等原因,依旧会选择纸质出版物,纸质出版物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会消亡。
  而且目前原创网络小说平台已经做了一些与实体出版结合的尝试,一些在网络上广受欢迎的书得以实体出版。但由于网站自身没有出版资质,这些都是通过与传统出版社进行版权合作来实现的。在海量的网络作品中,得以实体出版的品种所占比例很小,而且这种版权合作没有进一步产生新的产业形态。事实上,这里还大有文章可做。
  现有的技术已经能够建立功能融合的网络出版平台,对于出版者而言,从前端的接受投稿、约稿,到中端的编辑加工,再到后端的按需印刷、根据预定发货,完全可以一气呵成。同时,由于在正式出版前即可预订,将发行环节提前,相较于以前完全依靠市场调研和经验判断来决定印刷数量,更容易做到精准发行,避免浪费,减少库存压力。
 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、创造更大生产力的先进技术,总会取代落后技术。近几年,笔者所在的出版社在印刷环节的出片量已经大为减少,大都已经应用CTP技术,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如果按需印刷技术更为成熟,能够在成本上更接近(甚至低于)传统印刷,出版社怎么不会乐于进行转换?何时能达到这种情况,问题不在于观念,纯粹取决于成本。
  按照科技的发展趋势,笔者相信,终有一天,按需印刷能做到像打印一样,读者下订单后,才将内容文件从服务器或云端传送到距离读者最近的店面,按照读者选定的装帧需求开始印刷、装订。这一点儿也不科幻,基于现有技术就完全能做到,未能实现的原因就在于目前的成本还不够划算。
  一旦能实现从网络原创到按需印刷完全整合,那么从出版到印刷、发行的整个产业体系,都能得以再造。以前印刷告别铅与火,步入光与电的时代,原本手写、人工排版、铅字印刷的实体稿件逐渐走向虚拟,如今,在被创作时就是由0和1组成的数据来存储的稿件,则会被实体化,摆放在书架上,这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,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轮回。
上一篇:数字印刷开拓全新业务模式 下一篇:印刷业“触电” 机遇与风险并存